意境高远 书风奇异
——高葆理书法作品欣赏
高葆理先生的作品用笔虚和,结字安闲,点画劲挺秀逸,章法疏朗,意境高远雅静。与那类狂躁凌厉的书风大异其趣,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,具有清新之感。在这样的艺术背景下,我们来欣赏高先生的书法作品,就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
德厚流光艺之本
书家如果只是日日在书斋中挥毫,那技法是纯熟了,而过于玄虚、过于不食人间烟火,对书法的领悟反而是有害处的。而做些实实在在教书育人之事,对书家心灵的陶铸来说,则是大有裨益的。例子不少,仅举一例,大陆著名书家林散之便长年为水利事业奔波过。
书家高葆理,长年从事教育工作,这与书法艺术是相通的。高先生今年七十有四,却健笔如斯,岂不应了古语所谓之“仁者寿”?
“德厚流光”是高先生代表性的书作之一,德厚是指:道德高尚;流光是指:影响深远。与宽博的结体、厚重的点画互为表里,书为心声,这幅作品是高先生热爱生活,热爱自然之情感在艺术上的充分体现。
唐代著名书家欧阳询曾在《用笔论》中借他人之口,表述了他对书法用笔之妙的看法:“夫用笔之法,急捉短搦,迅牵疾掣,悬针垂露,蠖屈蛇伸,洒落萧条,点缀闲雅,行行炫目,字字惊心。若上苑之春花,无处不发,抑亦可观。是予用笔之妙也。”简言之,用笔的最佳效果应该是,笔画潇洒自然,吸引人的心目。就像春天园林中的花木,竞相开放,令人赏心悦目。中国书家从实践中得到启迪,是一种优秀的传统。高先生长年从事教育工作,对教书育人的启示定然是心有灵犀的吧!
疏淡奇逸一大家
笔者观览古今书法名作可谓多矣,因而今人的书法名作,其来路总是清晰可辨的,然而观高先生的书法作品,却不敢轻易下断语。
高先生疏淡奇逸的书风是卓然独立的。
高先生的行、草书以欹侧取势,令人生新奇之感。新奇无定则,法而非法,则书法已达自由王国。诸君别误会,这种无定则与那种师心自用而胡涂乱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这是熟后求生,是苏东坡“精能之至,反造疏淡”之谓也。书家创作时已是心手相忘,纵意所如。不知书之为我抑我之为书,悠然而化,由技入道,则奇趣生焉。
宋代著名书家黄庭坚论书诗谓:“世人但学《兰亭》面,欲换凡骨无金丹。”颇有见地地指出许多后人学习经典遗神取貌,缘木求鱼,终陷于难脱凡骨的尴尬境地。高先生显然悟到了书法的三昧,前人的名碑名帖不再是藩篱,而是为其所用的佳肴珍馔。
高先生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会员、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、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、香港书画院名誉院长、一级美术师等。其作品及成就在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、《人民网》、《中国信息报》等报刊、网络曾有专题报道。
继承与创新共存
书法走到今天,创新十分艰难,但不创新,艺术何来?有些人为求创新而走得很远,新是新了,却没了传统,那还是传统的书法艺术么?创新而不失传统,是书法家面临的难题。谁能破题,谁就有成。读罢高先生书写的毛泽东的《沁园春·雪》,首先想到的是“祝贺”二字,因为他在继承与创新中间踏出了一条自己的路。尽管这条路弯弯曲曲,高高低低,但毕竟留下了他的足迹。而且,从延伸的方向上看,等待他的一定是可喜的佳绩。
高先生书写《沁园春·雪》用的是隶书,细分应为汉隶,被历代书家公认为隶书的正宗。正因为是正宗,变起来就更难。有道是,“旁亲易改,正宗难易”,书法亦然。从高先生的隶书作品《沁园春·雪》中可以看到《石门颂》的遗韵,但表现为虽章法严谨而气势开阔,运笔不受《石门颂》的束缚,在性情驱动之下,在不太越矩之内,笔势常有变化,有时带出行楷的灵动。所以,观是作,不感到沉闷,不觉得呆板,能从线条的律动中获得愉悦。加上所书是毛泽东的诗篇,读罢凝目远望,眼前仿佛出现了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的身影,一时竟不知那是自然力推动的大江滔滔,还是高先生书就的隶书涟漪。
文辞与书法共辉
观高先生的书法作品,首先会感到书写的内容精彩,它们或道生活哲理,或谈道德修养,或绘自然风光,而且都有很强的时代感,总之,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。由于字词对仗工稳,文采四溢,又能给人以精神愉悦。高先生的文学品位很高,选择极严,对自己,对读者,认真负责的“憨态”可掬,受到人们尊重是理所当然的。
他用行、草、隶3种字体书写,每种字体因作品内容和用处不同而发生微妙变化,尽量做到了文词内容与书写态势的和谐共振,交相辉映。虽然书写求变,却有统一风格。通观高先生的书法作品,可以发现其书法有这样的特点:行书轻松灵动,草书秀润散朗,隶书庄重闲逸。
可以说,他的书法作品就像一首歌曲,其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格言名句,其曲是古朴典雅而又充满活力的行、草、隶书。吟其词,赏其书,能不如沐早春的和风么?
高先生平生爱好诗词歌赋,学以致用,为自己的书法注入若干养分,前面重点论述的《沁园春·雪》如此,《德厚流光》亦如此。文人书作以文取胜,高氏书作胜在有文。(中国特产报)
高葆理先生的陶刻作品

葫芦壶 壶镜自明 高葆理刻


思亭壶 雨过天青 高葆理刻

石瓢壶 在路上 高葆理刻

百福壶 茶禅一味 高葆理刻

石瓢壶 光风霁月 高葆理刻